他们是谁:伊斯兰的旗手
定义界限
父母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,莫过于未能明确界限。父母应当履行育儿的职责。然而,如今许多父母似乎过于专注于成为孩子的“朋友”,以至于忽视了应有的教育职责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们竭尽全力地迎合孩子,试图取悦他们。由此,界限从未显得坚定而清晰,始终处于“可谈判”的状态。孩子们不断地试探这些界限,直到从那些将育儿与“友好”混淆的父母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。
父母必须记住,孩子可以有许多朋友,但他们只有一对父母。父母肩负着育儿的重任,而其他角色皆为可选。唯有育儿之责,方为必然,必须首要履行。
孩子们总是在不断试探界限,因而这些界限必须明确。例如,孩子们可以在某些问题上与父母产生分歧,只要他们以尊重的态度表达意见。
然而,那种无理取闹的态度并不是一种可爱的表现,反而是一种戏谑性的侮辱。(幽默的)玩笑与侮辱也截然不同。自信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坚持自身的权利,而攻击性则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;前者应当受到赞扬,后者则应被谴责。
关心自己的环境(如家庭、办公室、浴室、汽车、花园、宠物等)是孩子们的责任,而非父母或佣人的工作。佣人也许每天会打扫一次家庭,但并不是每次孩子制造完混乱都应(代之)清理。在东方,尤其是在富裕家庭中,常见母亲或佣人在孩子身后收拾残羹剩饭的情景。孩子们必须明白,在家中或自己的房间内制造混乱是不能被接受的。虽然他们的房间是他们的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。家庭的规则即使在他们的(“自己的”)房间内也同样适用。
孩子们必须被教会,价值并不等同于成本。例如,学习的成本或许微不足道,但知识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。因此,即使学者身处贫困,他的知识亦应受到尊敬与尊崇。
在下班回家时,小女儿急切地拥抱我们,泥泞的小手印或许会弄脏我们的阿玛尼西装,但那份拥抱的价值远超过西装本身,因此(应)选择沉默,要回报她一个更大的拥抱,再加上一个吻作为额外的馈赠。西装可以清洗或替换,而孩子破碎的心却无法修复。
孩子们必须明白,他们所居住的泥砖结构只是一所房子,而非温暖的家。无论房子有多么宏伟,世界上总有其他的地方更大、更闪亮、更高、更宽、更漂亮。房屋的昂贵与大小,并不能表明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是幸福与满足的。而恰恰是那种幸福与满足,赋予了家以灵魂,而非单纯的泥土与砖块。
财富所增加的只是成本,而非价值。
教会他们珍惜人际关系,善用物品。不要过于重视物质,或利用他人。让他们知道,玩具虽会破碎,友谊却能愈久弥坚。
孩子们必须被教导,人类的内在价值远超一切可以购买、可售卖或可抛弃的物质。汽车、品牌服饰、手表、电子产品及奢华住宅,并不会为使用它们的人增添真正的价值。聪明人会寻求提升自身的价值,而非增加成本。那些坚信物质财富能增值,或试图说服他人的人,往往对自身缺乏价值认知。他们的自尊心低落,试图贬低人类的真正价值。孩子们必须意识到,无论汽车多么昂贵,它都只是交通工具,而非身份的象征。错误的判断使人将巨额资金投入贬值的资产中,实不可取。
衬衫不过是衣物,手表也只用于报时,鞋子则为行走而设。然而,这些并不能定义我们是谁,既不是对我们身份的陈述,也非我们作为人类的标志。真正定义我们的是品格、行动、信念、原则与价值观,而非自己所拥有的财富。我们的财富可以被窃取或夺走,而我们的品格、价值观与原则则是自己留给后世的印记。
正是通过这些,我们将被铭记,无论是以荣誉的方式标签之抑或其它。愿每人都以一种能被荣耀铭记的方式生活,并通过自身的榜样来教导孩子们,因为这才是唯一的教导之道。
孩子们必须领悟金钱的真谛。要懂得如何赚取,如何投资,以及如何让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。他们需学习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区别,必须被培养成为财富的创造者,而非单纯的消费者。消费只是一种为那些无回报且贬值的事物支出,而投资则是为能够带来回报的事物的付出。(纯粹的)消费者是不懂如何利用自己财富的愚者,而投资者则是聪明的价值创造者,他们会愈发富有,能够帮助他人,并为自己建立美好的后世。让他们透过这一标准,观察那些购买奢华汽车、包包、手表、珠宝与名牌服饰的人,也要让其注意到那些花费更少,却在书籍、学习、助人为乐以及投资资产上投入的人的不同。
孩子们通过实际管理金钱来学习如何处理金钱。因此,给予他们一笔零用钱,并要求他们出示每月的损益表与年度的资产负债表。观察他们的支出项下的标题,看看他们是否找到让零用钱为自己创造价值的方法,而非单纯消费。向他们展示可能错过的选项。一旦孩子们明白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拥有更多的财富,我们便胜利了。关注他们是否将部分金钱用于他人的福祉,以身作则地引导他们,教导他们如何成为富人。因为正如我之前所言,富有或贫穷源于思维方式,而非拥有的数量。
教导他们也为后世制定自己的资产负债表——他们在今世留下了什么,未来需向真主ﷻ核对账目,以及他们因取悦真主ﷻ而支出的金钱,将会获得怎样的回报。当我们看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时,也展示自己的表格。孩子们以眼观耳,借由榜样学习。
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,亦是在塑造我们所处的社会。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厚却缺乏分享意愿的社会,因此才有了饥饿与贫困的现象。我们的社会物质富饶,但道德与精神却匮乏,这便是罪恶与邪恶滋生的根源。我们的社会信息繁杂,却缺乏智慧,这便是为何那些最“受教育”的国家往往最为野蛮。在某些国家,饥饿至死的人比比皆是,而在2007至2008年间,英国便有超过十亿英镑的食物被倒掉。这是食品生产与分配的问题,还是对他人缺乏关怀的表现?
我们创造了一个将权力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社会,而这些人对他人毫不关心。他们本有能力创造一个没有饥饿、教育良好、医疗完善的世界,然而却反而塑造了一个能自我毁灭四十次的世界。没有人停下脚步去思考,再次发生其情形将会如何,甚至更不必提第三十八次了。
纠偏必须从家里开始。
而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,正是所谓“老鼠竞赛”的根源。在此,有必要分享一些关于“老鼠竞赛”的思考,以及如何超越它的局限,因为正如所言,“老鼠竞赛的问题在于,即使你赢了,你仍然是一只老鼠。”
曾有朋友向我求教如何逃离老鼠竞赛,我不假思索地答道:“成为一只猫。”随后,我又思索起猫与老鼠所象征的不同品质,并试图理解这些品质如何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质量与满足感。老鼠与猫之间的区别何在?这又如何助益于我们?这便是我所探讨的主题。须谨记,所有类比终究会在某个节点上止步。此处的关键是,这一思考是为了人类,而非老鼠或猫。因此,切勿过于纠缠拘泥于动物学,而应保持在如何增强我们生活的概念与哲学之上。
作者:Mirza Yawar Baig;译制:「虔路|TheOnePath.net」
「抚育穆裔」,全名「抚育穆斯林儿女:我们神圣的责任」,即“Raising a Muslim child: Owning a sacred responsibility”,是Mirza Yawar Baig先生为穆斯林父母编写的一本实用教育指南。书中结合了伊斯兰教义与现代教育理念,分享了他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实践建议,帮助父母理解如何履行培养虔诚、正直、有责任感的下一代的神圣责任。